找到相关内容135篇,用时2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格鲁派(宗喀)教法之殊胜

    有修所成慧。即具慧者广阅经论,虽能知其理趣,亦难知其,及为何下手,与修习次第,故必须求多闻,将所得法,反覆深思,而生思慧。他派及今之学人,不惟不以思为先,甚且以修为先,所谓欲速不达。佛经说:“多闻...功德,极重要。应如何思法?此在宗喀教授,有先总(如龙树所说流转中六苦)后别(此别善恶二趣苦);先粗(如恶趣苦)后细(如善趣苦);先近(如八苦中先思人中苦,此中又先取近受者,如谋生苦)后远(如取蕴苦等...

    郭和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23341688.html
  • 略评新唯识论

    不应理矣!   余谓三宗之学于三性各有其扩大与缩小,语殊;而其扩缩之争点,尤在心法。诚以“心”为万化中枢,必夺归于所扩充之性,而后乃能据之以统持一切。故般若 宗必夺归遍计...建都高处,而便于瞻望趋向故。之,“教”以真如宗为最高,而“教所成益”每为最下,以茍非深智上根者,往往仅藉以仰信果德故;于“教”于...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242673.html
  • 古梵密教

    文字可知,〝祭祀〞曾经被中国古人用为教育之方法。  《礼记.祭统第二十五》〝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即教育人(治人之道),在于〝礼〞(莫急于礼),而中国古代之〝礼〞有五部经典。五部经典之中,首先是...云天口。」  薄伽梵 大圣 大圣宝 智及维摩诘 凈悟老法王圣示:  「古佛梵天持明密教承担着救渡外道无量众生之重任。因而,所用之教相、教义、语言,运用外道所能够理解之语言,方便于外道沟通之语言。如此,...

    圣大护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4749848.html
  • 《三主要道》研究

    灭实执取境相 当看到缘合之物实有的同时, 若时同起非更迭 能悟出当体即安全检查,执著无物, 尔时已圆见观察 对正见的思辨才算圆满。 如是圣道三 对佛道三根本重要...、解脱轮回以至圆满成佛之 键。 (一)出离心——入佛法之门 “出离心”是对轮回世界无常苦空本质的一种彻底认识的以及在这一认识基础上产生的超越 心 理,也就是超越凡庸众生所迷恋的轮回生活而趣...

    吕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3151331.html
  • 格鲁派殊胜诸点概要

    由此决定起行(即实践),而后有修所成慧。即具慧者广阅经论,虽能知其理趣,亦难知其,及为何下手,与修习次第,故必须求多闻,将所得法,反覆深思,而生思慧。他派及今之学人,不惟不以思为先,甚且以修为先,...悲,思苦能止恶修善。”此言苦功德,极重要。应如何思法?此在宗喀教授,有先总(如龙树所说流转中六苦)后别(此别善恶二趣苦);先粗(如恶趣苦)后细(如善趣苦);先近(如八苦中先思人中苦,此中又先取近受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5552456.html
  • 说律宗

    传戒正范》4卷、《剃度正范》1卷、《僧行规则》1卷、《教诫尼正范》1卷等。其弟子有德基、书玉等。德基著有《羯摩会释》14卷、《比丘戒本会义》12卷、《毗尼》16卷等。书玉住持杭州昭庆寺,撰有《梵纲经...戒行指奉持戒律的实践。《四分律行事钞》卷中一曰:“戒行,谓方便修成,顺本受体。”戒行又分受戒、随戒二种。受戒人进入坛场,以师禀受,期思愿,决定摄持,是名受戒。发愿以后,就应如愿修行,终此一生,随时都...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15956288.html
  • 四法印讲记(四)

    破除常执,进一步以刹那性为基础,很顺利就能趣入空性。 我们首先抉择器世界、根身、心心所的刹那性,是十分的趣入空性的加行。能够抉择到量,我们实执上的千斤重担就可以卸掉一大部分。为什么呢?因为... 学习这一段,一要知来由,二要知比喻,三要知推理。 (1)知来由(知道器世界的来由) 论中“由诸有情业力”连到下面的生、住、灭三相。器世界万物最初形成是由有情业力,暂时安住是...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5/15512073824.html
  • 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

    的,“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斯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也。戒者,断三恶之干将也;禅者,绝分散之利器也;慧者,齐药病之妙医也。”[11]“佛说戒、定、慧。戒、定、慧有...论佛教戒律的特点及其在佛教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孙亦平   内容提要:佛教戒律的根本精神是信徒防非止恶,修习善行,完善道德,觉悟人生。戒律作为佛教“三藏”之一,小乘“三学”之首,大乘“六度”...

    孙亦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5673966.html
  • 四法印讲记(十)

    一念真正趣向解脱、趣入无我的无常想。 所以,我们重视无常的修法,依靠通达细无常,人无我就在掌中,解脱就在掌中。这是极的趣入途径。以这个原因,佛在宣说第二转无相法轮和第三转善加辨别抉择如来...” 进一步,我们理解到“动静一源,本来不二”,真实中本无动静。所谓静止,最起码要有两个刹那的安住才能安立。一刹那就变了,怎么能说是静止?如果能说是静止,那一切车辆的运行,刹那就变了,也应该说...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四法印|无常|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4550674477.html
  • 索达吉堪布:《现观总义》讲记 第十五课

    包括了利他之事业,也不相违。《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讲了三种发心,而发心中不离利益众生是。离开了利益众生,那么如国王、舟子、牧童般,自己在前、中、后成佛的发心都不合理;但只要是为众生,自己先成佛也...的时候,入定修远离一切戏论的般若波罗蜜多,出定时一切行为围绕利益众生而修。   以发心与加行修持道法的结果,就是法身和事业。这在《现观庄严论》最后一品讲得非常清楚。所以我们知道,我们的目标是法身,...

    索达吉堪布

    现观庄严论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13073892922.html